11條市政道路交付使用!汕頭華僑試驗區按下基礎設施建設“快進鍵”
公告類型:實時資訊 發布日期:2022-05-13近日,位于汕頭東海岸新城塔崗圍片區的翠峰路和五洲大道(場館段)試通車。這標志著該片區與城市快速路中陽大道的“咽喉要道”正式被打通。日后市民從中陽大道經翠峰路,可直達正在抓緊建設的汕頭大學東校區,為未來該校區辦學提供更便捷的交通要道。區域要發展,交通是基礎。汕頭東海岸新城圍填海而成,共有新津、新溪、塔崗圍三大片區,近年來均按下市政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的“快進鍵”。華僑試驗區通過布局超前規劃,構建交通路網及市政管網,完善功能配套并作為“筑巢引鳳”的發展戰略之一,將汕頭東海岸新城打造成宜居宜業的產城融合協調發展新城區。數據顯示,自去年以來,東海岸新城三大片區已有11條市政道路相繼竣工驗收交付使用。
此次試通車的翠峰路,包括地面道路和下穿隧道兩部分。其中,地面部分全長1070米,設計雙向10車道,目前道路主體、標志標線、路燈照明等設施都已完成。下穿內河涌隧道長750米,現已全面完工并開放試通車。而與翠峰路連接的五洲大道,橫向貫穿整個塔崗圍片區,全長3376米,設計雙向8車道,此次試通車的場館段東海岸大道的翠峰路長900米。
據了解,翠峰路及隧道工程連接東海岸大道和城市快速路中陽大道,途經汕頭大學東校區,是東海岸新城塔崗圍片區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。目前,該片區規劃了“四橫二縱”交通路網,建設了包括翠峰路、梅峰路、五洲大道、紫峰路、英華路、萬峰路在內的6條市政道路,總長度約13公里,總投資約27億元。
值得一提的是,梅峰路、紫峰路、英華路等其他道路也已進入附屬配套工程沖刺收尾階段,預計8月該片區所有市政道路具備通車條件。屆時,片區內道路將與中陽大道組成環形交通主干網,有助于促進東海岸新城沿線土地資源開發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。
“接下來,我們將繼續著力推進東海岸新城主次干道建設,爭取早日形成四通八達的路網系統。”汕頭市東部城市經濟帶建設開發管理中心主任陳大標表示,對已開通的市政道路,將落實專業隊伍做好日常維護管養工作,確保道路安全暢通。
三大片區按下基建“快進鍵”。塔崗圍片區加快推進市政道路,是汕頭東海岸新城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縮影。當前,走進新城新溪片區,到處都是熱火朝天的景象,產業項目、路橋管網、配套設施正忙碌施工。據了解,自去年以來,新城三大片區已有11條市政道路相繼竣工驗收。
去年9月,新溪片區控制性工程南嶺路隧道完成路面調平層澆筑,隧道實現全線貫通。
據介紹,新溪片區市政工程建設總投資超37億元,規劃“四橫九縱”13條市政道路,全長28公里,呈“方格網”狀。其中,包括南嶺路隧道在內的“三橋一隧”,是片區內主要的交通干道。目前,另外三座跨河涌大橋都已完成鋼箱梁架設,正進行橋面系施工,預計在今年內建成路網骨架。而新津片區作為開發建設最早的片區,今年以來也迎來道路設施建設新節點。被列入汕頭市第二批公示市政道路的汕港路、汕澳路、大嶼山路等路段相繼實現通車,這些道路寬度30米,設置雙向4車道,鋪設瀝青路面。
據了解,這三條道路環繞東海岸新城目前最大的市民公園——津灣公園,通車后進一步完善了公園周邊路網,在方便游客前往津灣公園游玩。同時,也將為周邊產業項目提供更好的交通保障。此外,東海岸新城新津片區津灣東五街、珠港新城海洋路也已于4月底試通車。
地下綜合管廊全國首創
“這條地下綜合管廊安裝了700多個攝像監控,通過地面上的大數據平臺,能夠實行24小時動態監測。”走進汕頭東海岸新城新溪片區一棟監控中心內,中交汕頭城市綜合管廊投資建設有限公司的工程人員向記者介紹道。
這名工程人員所指的地下綜合管廊,是全國首個在填海造陸區完成建設的綜合管廊項目。該管廊于去年竣工驗收,全長約14.54公里,分為三縱三橫6條管廊,采用三艙設計,電力、燃氣管道分別為獨立艙,通訊、給水管線為綜合艙。與以往普通市政管網需人工開挖檢查維修不同,地下綜合管廊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現管理智能化,任何角落出現異常都會將相關信息自動傳至監控中心,地面上的管理人員可據此進行精準修復。為了實現對綜合管廊的全程無死角監控,該綜合管廊內設置了711個攝像頭,整個監控中心分為八大系統。此外,管廊被分為71個分區,每個分區約為200米長。
這番嘗試,正如汕頭華僑試驗區作為國家級試驗平臺的探索實踐。地下綜合管廊具有高效、節能、安全、環保的突出優勢,不僅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間,也節約了城市土地資源,是實現“管、控、營”一體化的智慧型管廊。
據了解,近年來汕頭華僑試驗區超前規劃,科技賦能。在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方面,契合汕頭東海岸新城低碳性、生態性、可持續性的規劃發展理念,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代城市管理與發展新動力,服務新產業新業態,加快打造“工業立市、產業強市”新高地。